桃園美食,龍潭美食,客家餐廳,客委會輔導餐廳

Loading...

  • 大楊梅鵝莊,美食餐廳,桃園美食,桃園餐廳,龍潭美食,龍潭餐廳,楊梅美食,楊梅餐廳,客家美食,客委會,客家菜,鵝肉,鵝肉大王,鵝肉先生,客家小炒,梅干扣肉,北京奧運金牌,香港食神推薦美食餐廳
首頁 » 客家文傳承~客家菜由來和介紹

客家文傳承~客家菜由來和介紹

你知道客家菜是怎麼來的嗎?

 

    

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

客家菜,主要指客家人的飲食,因為分屬於粵菜、閩菜、贛菜,故又稱東江菜閩西菜贛南菜

因為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華中、華南丘陵的丘陵山地地區,遷徙行程中只能以鹽保存食物,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如酸菜、福菜、梅乾菜、大葉品種的芥菜)作為食材入菜。

 

不過目前已有偏向少油少鹹的改良式客家菜。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

 

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所謂的「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

 

典型的「四炆」

係指酸菜(或鹹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道菜

 

典型的「四炒」

係指客家炒肉(又稱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亦有用豬肚者)炒韭菜、豬肺鳳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四道菜。

 

    

客家菜餚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不可分。

因此要說客家菜,不能不先說說客家人。

史料記載,客家先民是古代中原為躲避戰亂、自然災害而大規模往南方遷移的漢人。

他們歷盡艱難險阻,群體有组織的遷徙,整村整族而徙,閩粤赣三省交界地區,成了他們最主要的落腳處。

  歷史上經過五次大遷徙的客家人,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地區的客家人因生存空間困頓,陸續大批移民來台。

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今天台灣約有四百萬客家人,佔台灣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他們遍佈全省各地,北部的桃竹苗三縣市,以及高屏地區的六堆,是台灣客家族群的主要聚落區,其中又以苗栗縣的客家人比例最重。

 

 民以食為天。身為台灣三大族群的客家人,給人簡樸、奮發,努力打拼的印象,這項特質也反應在客家飲食上。說來客家菜特點的形成,與客家先民早年的生活環境,和物資缺乏有很大關係。客家族群長期在遷徙中漂泊,對於吃雖不十分講究,但是,卻非常有其特色,同時從中反映了客家人生活的智慧,與勤勞刻苦、節儉堅毅的特質。

  

話說唐山過台灣,兩百多年前,客家人比閩南人晚到台灣,來台祖初抵台灣時,靠海邊的平原可耕地已不多,只有居住在山間闢地。由於披荊斬棘墾荒勞動,需要大量體力和熱量,要較多的油脂補充體力,所以食物都較油;因為勞動大量流汗,需要補充電解質,加之處境貧窮,使得佐餐的菜餚要加進很多的鹽,以減少副食的用量,故食物大多比較鹹。又客家人原係中原仕族,在中國歷代戰亂中不斷南遷,卻沒有忘記在極度貧乏的食物中,加上佐料爆香,以促進食慾,維持體力。

 

因此「鹹」、「肥」、「香」是構成傳統客家口味的三大要素。


    

客家族群,因生存方式,造就了能幹的客家婦女,在窮困艱辛的環境中,為求一家溫飽,不得不自行生產或向大地尋找各種食物,並加以變化,或曬乾或醃製儲存以備不時之需,其實因地域、氣候、農作物等因素,而使各地區發展出風味不同的客家飲食特色。

 

在踩芥菜、醃曬鹹菜(酸菜)和覆菜(福菜)、鹹菜乾(梅乾菜)的季節性活動中,它是生活中的一環,也曾陪著許多遠遊它鄉的客家子弟,走過連串直得追憶的成長歲月。

 

如今,客家酸菜、福菜、梅乾菜所發揚出來的芥菜文化,諸如鹹菜熅豬杜、福菜肉片湯、福菜筍片湯、酸菜肚片湯、酸菜鴨湯、梅乾扣肉、梅乾蹄膀,都成了別具風味,讓人垂涎欲滴的招牌客家菜。

 

客家人的節儉,也在飲食上表露無疑,無論殺雞鴨宰豬羊,連豬鴨的毛都可以賣,因此,家禽家畜的內臟,也一點都不浪費。

 

豬血、豬肺、豬肚、豬腸,和雞鴨的血、腸子等,經過客家女性的巧思,在大灶爐下,快炒端出了令人回味再三的「鹹酸甜」(豬肺炒鳳梨、木耳)、大腸炒薑絲、粉腸炒薑絲、鴨紅炒韭菜、韭菜炒鵝腸、荷蘭豆炒下水,以及作出了鹹菜熅豬肚、蒸豬膽乾等等。


 

大楊梅鵝莊美食餐廳桃園美食桃園餐廳龍潭美食龍潭餐廳楊梅美食楊梅餐廳客家美食客委會客家菜鵝肉

鵝肉大王鵝肉先生客家小炒梅干扣肉北京奧運金牌香港食神韜韜農家樂桃園客家文化園區鵝肉料理鵝肉世家

道地客家餐廳回味的家鄉菜接待北京奧運體操冠軍香港食神韜韜蒞臨推廣農家菜客家等路大街名店宅配到府經典蒜味鵝翅腳